在透水路面的施工過程中,保證養護與保護的順利進行需注意以下關鍵點:
養護措施
覆蓋保濕:施工后立即用塑料薄膜或土工布覆蓋表面,保持濕潤狀態,防止水分蒸發過快。灑水頻率:透水混凝土需在澆筑后8小時內開始灑水,每天至少2次(高溫時增加至3-4次),持續7-21天(視溫度調整)。養護周期:透水混凝土至少養護7天(夏季14天,冬季21天),透水瀝青需完全冷卻至50℃以下才能開放交通。
保護措施
禁止通行:養護期內嚴禁車輛和行人通行,防止表面損壞。防污染:避免在透水路面上堆放砂土、油污等易堵塞孔隙的物質。接縫防護:透水混凝土面層涂刷保護劑前需確保完全干燥,接縫處需用密封材料處理。
特殊環境處理
冬季養護:采用有機硅類密封材料噴灑表面,防止泛堿和凍融破壞。雨季管理:雨后及時清理排水口,檢查盲管是否堵塞,必要時使用高壓水沖洗。
定期檢查與維護
滲透檢測:每年雨季前檢測透水系數,若低于設計值需清洗或修補。日常巡查:重點區域(如公園、廣場)增加檢查頻率,及時修復空鼓、裂縫等問題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有效保障透水路面的養護效果和長期使用性能。
在透水路面的養護與保護過程中,常見的錯誤需避免如下:
過早開放交通
透水混凝土在攤鋪后7天內禁止行人及車輛通行,過早開放會導致表面石子脫落或結構層損壞。
灑水養護不當
灑水時使用高壓水柱直沖表面,導致水泥漿流失,應采用細雨狀水流。高溫時段直接用冷水噴灑,易引發混凝土急劇收縮開裂,建議早晨或傍晚定時灑水。灑水頻率不足或過量,導致表層過濕或干燥,影響強度發展。
忽視接縫與保護劑處理
未及時噴涂保護劑或噴涂過早(未充分干燥),導致表面石子連接不牢。接縫未緊密平順,縮縫間距超過6米,易引發裂縫和空鼓。
基層處理不規范
基層未夯實或排水不暢,導致路面塌陷、開裂或孔隙堵塞,需確保基層平整并設置盲管。
冬季養護缺失
低溫環境下未采取防凍措施(如噴灑有機硅密封劑),易導致泛堿和凍融破壞。
材料配比與攪拌錯誤
增強劑、水泥比例不足或攪拌不均,導致強度不足和局部掉石子。透水混凝土需嚴格按配合比投料,攪拌時間不少于90秒。
忽視日常巡查與維護
未定期清理孔隙雜物、檢測滲透系數,或未及時修補裂縫和空鼓,導致透水性能下降。建議每年雨季前檢測透水系數,重點區域增加巡查頻率。
電話:023-6290-6181
手機:138-8396-9495
郵箱:41281554@qq.com
地址:重慶北碚區水土新城兩江半導體產業園A5棟2-3
掃一掃,關注我們